WHY Japan? 為何是日本?

Flight to Japan

Someone who knows a WHY can deal with any How.

踏出舒適圈,只是一個決定。

相信不少在台灣念建築的學生們選擇實習時有考慮過日本,或是真的跑來日本實習,畢竟日本在地緣上與台灣近,建築設計也獨樹一格,在國際上亦有不少年輕日本建築師活躍著。那種日本式的細膩和做設計的方式,在整個建築產業和文化的架構下如何與人民的日常生活交互深耕,像隱隱埋藏在文化潛意識裡的美感一般,有其泰然自若似的光芒。這,是令我嚮往的,卻也不完全是選擇了日本的核心原因。

不少人問過我為何來日本,簡言之下,其實我只是抓住一個再度挑戰自己的機會而已,一個踏出舒適圈的機會。當時的自己在台灣工作兩年了,也學到許多東西,和喜歡的團隊夥伴們發想各種建築技術或材料上新創的可能,充滿了跨領域的挑戰,因為工作的關係也去了許多國家跟世界各國的人合作,那些年彷彿是段致力於為台灣、為青年學子們、為社會帶來榮耀的時期,那些在歐洲的求學時日以及SDE國際競賽的經驗已成為自己人生的一個砌石,打開了新的路途與大門。而,究竟,建築的業界,實際是怎樣的呢?這是在學界工作的我當時的疑問和好奇。「我想去業界看看。」心底想起了這個聲音。

當時考量的其實不是只有日本,包含香港、新加坡以及澳洲。想去業界但為何是國外的業界?或許只是那段在歐洲的時期已經大大打開了自己的世界,還想要冒險,還想要挑戰,對這世界的探索依舊滿懷好奇,即使充滿不安也滿懷不確定性,想要踏出舒適圈的念頭在內心鼓動著。日本的打工度假簽放榜的那一刻,我承認我是猶豫的,甚至我的家人都不知道我可能又要長期離開台灣了,而且還是去一個自己語言基礎尚不足的國家,我手中握著那個號碼心想:如果我放棄了,十年後的我會不會後悔?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所以,為何是日本?真要說的話就是一個機會,我抓住了,想說挑戰在這一年內找到日本的工作,如果失敗了,就回台灣業界,但終究自己努力嘗試過了,所以人生不會有遺憾,如此單純的念頭而已。後來歷經了許多轉折,在來日本半年後便拿到工作了,開始了自己在日本建築業界的職場生活。在日本結交了不同國家的朋友們,在各個時期受到各式各樣的人的幫助,這一路走來的路上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心境更是百轉千折,卻也因此逐漸更加了解自我的一些部分,甚至發現了自己的新的可能,各式各樣的技能也意外地被拓展著,那些原本以為自己無法辦到的事,開始被一一解決,工作上的、生活上的、待人處世上的、與自我相處上的。每天每天都有很多新的挑戰,從一開始聽不太懂市役所員工講話,到可以和他們討論國民年金還有個人番號卡;從一開始的各種職場文化意識衝擊與衝突,到逐漸能理解這一個日本民族的思維,並從中做出選擇與自己的立場。

這些歷程,都會慢慢的梳理成文字,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到想來日本建築業界的人們,更希望能讓猶豫要不要踏出舒適圈的人們可以多一點自信,跨出去,就是你的。

Life is about courage and going into the unknown.-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