オブラートに包む:就是不打開天窗說亮話的大和民族

The Art of Communication in Japan.

來到日本的這近三年裡,對於日本文化的衝擊與磨合依舊是常常在發生的,其中一個最讓外國人們難以適應的相信在日本生活的人都深有所感,就是日本人估計有八成以上不太會跟你直接了當地說出真實想法這件事:也就是我們台灣人常說的打開天窗說亮話,或坦誠相待說清楚講明白。除非你跟對方已相處得夠熟且無什麼上司下屬或是利害關係,而是朋友或是他認為可以足以把你納入他的無形圈圈裡的時候。

前幾天從前輩那裏學到一個有趣的日本用語「オブラートに包む」オブラート是糯米紙,就是牛軋糖之類的糖果外面那層可以吃下去甜甜的膜,這句話的日文直看意思是:用甜甜的糯米紙包起來,它實際上背後的另一個意思就是「用委婉地、隱晦地表達方式來傳達意思」。這實在是很日本的觀念呢,當然我們一般人做人也盡量有所謂地「以和為貴」,講話不要太直接直踩人家痛處,或是講得太明白,傷人家自尊,給人台階下這種,我認為這基本上是我們亞洲文化圈普遍有的美德,尤其是在職場與人交際應對上有所謂的說話要得體,腦袋要能意會要靈光。但日本文化我覺得已經超越這境界到另一個層次,這從他們小時候的教育裡就已經開始培養,相信初來乍到日本長期生活的外國人們會更有感觸,我現在是已經算逐步習慣日本人們的這種說話方式,除非你惹怒對方或是白目到太過於冒犯日本人,他們才會用他們認為更明白的方式來表述,但有可能在我們看來還是不夠直接啦(笑)。另外,如果他們並不想要說明白,(因為他們會認為你應該要能意會要明白啊!)基本上會以迴避、不理會的方式作為一種回應。遇到這種已讀不回或是過幾個月才回你的情況請不要內心深受打擊,需要腦袋轉轉轉,或是跑去問另一位日本人指點迷津為上策。(掩面)

以下舉兩個小女子的親身經驗為引子,供大家參考。小女子我剛到日本找到工作後想盡各種方法要學日文,特別是日文口說希望能跟純正的(?)日本人練習,所以很自然的在得知有打工的孩子想要練英文的時候敝人毫不猶豫的毛遂自薦,希望能跟對方做語言交換,這在當時的我看來是一個雙贏,或許也因自己以前在歐洲待過,觀念上會覺得直接提出要求且對方也同意了沒什麼問題,但大和民族其實不見得是這樣想的。首先,他們不擅長直接拒絕別人,或許不該說擅長,而是不傾向直接跟你說不,而是會用其他說法,最常的說法就是「好喔,會再跟你聯絡。」然後,就沒有聯絡了(笑)。這在我們看來會想成,對方已經答應了這項提案,而且他是有意參與的,只是他可能要喬時間或是準備一下。殊不知其實這是日本人的一種「我婉轉的拒絕你的邀約」的意思,各位看官,您說這是不是有難懂,應該不是我駑鈍吧(遠目),但當時的我當真不知道這背後意思,直接看日文的話會覺得對方答應了,所以我事後很積極的準備語言交換的東西還一直問對方什麼時候有空,雖然最後確實做了一次交換,但現在回想真是冒犯了,估計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

另一個例子是在工作協商上遇到的瓶頸,小女子的工作有一部分是代表日本公司與台灣的公司做各種協商,在設計階段時基本上過程還算順暢,因為針對設計來做討論我覺得大家都在互相幫忙也互相學習,畢竟跨國合作案相較國內合作案還是比較複雜的,而且用的主要語言還不是中英文是中日文。然,當案子開始進到監造施工階段,協商的議題不再只是設計這般單純,更多的是牽扯到複雜的業主與施工單位還有設計監造這三方的權利與平衡關係,還有法律以及責任跟契約等,在這種協商的時候我個人認為「說清楚講明白」非常的關鍵,因為它牽涉到的層面是有廣度有深度以及時間長度的,所以訴求是什麼,希望協商達成什麼樣的共識,要用什麼方式具體依據是什麼等等。如果不清楚告知對方己方的訴求和打算執行的方式,而是用婉轉的說法希望對方能意會到自己的言外之意的話,在這種牽扯到法律的時候是不管用且不利的,可能會錯失時機點外更可能的情況下是對方不見得真的懂你的言外之意到底是什麼,有太多可能了,每個人推測出來的可能都會略有不同,這種時候只能靠自己願意主動「打開天窗說亮話,要直接且明瞭的和對方明確的談」如此,才更有機會大家提出自己的想法與擔憂或是立場來一起面對這議題。我在這過程中有發現要日本公司做這件事對他們的文化思想來說似乎是相對困難一點的,因為他們會秉持著對方應該要想到一些事情所以主動來找我們談,但殊不知,除了文化差異以外,如果不自己提出訴求,有時台灣方是不會知道原來日本方有這樣的訴求並碰到這樣的困難想要獲得幫助和解決。

所以,究竟該在什麼時候對什麼人說對的話,如何做好一個成功的溝通,在跨文化的情況下真的是不容易的,而且會有各種不同的觀感或是發生各種笑話,我想不論是否在海外生活或工作,溝通一直都是一個建議多多練習並適時學習換位思考的重要技能,在跨文化的時候更要放寬心胸去接納不同文化的人他們表達思想的方式,相信你會發現各文化其可愛又可恨之處的。